董 玲 谢元立,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20年前,他在“无奈”中成为一名电焊工,20年后,他却在“钻研”中成为轨道客车制造领域的焊接高手,被人们称为“金蓝领”。 普通的人生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他靠的是什么呢? 企业飞速发展与个人把握机遇之交响曲 1988年,高考无望的谢元立在职业技校焊接班学习了两年“吃饭的手艺”后,走进了长春客车厂(长客股份的前身)焊接车间。初来乍到,看着一脸汗水一身油污的师傅,听着刺耳的打磨声,闻着刺鼻的焊烟味儿,他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取大学。可当他真正拿起焊枪,焊出第一个合格产品时,他的心态反而平和了。他自己暗下决心: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此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10周年,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的挑战开始把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技术素质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员工也开始打破铁饭碗,捧起了泥饭碗。谢元立深知,饭碗端的稳不稳,要看活干得好不好。凭借着学校学来的知识,加上虚心请教老师傅,他很快掌握了当时先进的不锈钢薄板焊接技术,并在全厂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焊接状元”称号。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一个万人大厂的焊接状元,对于谢元立的鼓舞是巨大的。这不仅让他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更让他感受到公司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需要。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苦练技术上。很快,他当上了最年轻的水箱班班长,并创下了“千个水箱不泄露,万米焊缝无缺陷”的佳绩。 1989年,企业开始产品换型并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次,谢元立想主动承担一个部件的焊接工作,得到外国专家的答复是你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是没有资格。”谢元立说,这件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从那以后他也知道了什么是欧洲焊接标准。“那段时间,我白天按照欧洲焊接标准学习技术,晚上回家按照欧洲焊接标准学习焊接理论。”很快,他考取了欧洲焊接资质证书。 1999年,公司引进了焊接机械手。在机械手操作工竞聘上岗考试中,谢元立脱颖而出并当上了这个班班长。当别人都羡慕他能够一次次把握住机遇的时候,他自己清楚,为了了解和掌握自动焊接技术,他已经搜集并“偷着”学习了两年这方面的知识和英语。谢元立说:“是企业的发展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岗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要不是引进设备,我都不知道焊接机械手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车间主任却说:“再好的设备,要是没有像谢元立这样肯学技术的员工,又有谁来操作呢?” 企业悉心培养与个人敬业精神之协奏曲 有人说谢元立很幸运,他赶上了一个崇尚技术的时代。谢元立却说:“我还赶上了一个重视技术的企业。”谢元立偷偷告诉记者:“我现在的工作岗位是有津贴的。”的确,为了培养谢元立,长客股份公司也下了大力气。 2000年,谢元立被公司派到德国专门学习焊接机械手的操作技术;2006年,他被派往法国学习;2008年,公司又安排他到清华大学接受现代企业班组长管理培训;作为高级工人技师、公司少有的工人队伍里的A类拔尖人才,他被公司授予和公司推荐上级授予的荣誉称号不胜枚举,“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高技能人才”、中国北车公司“金蓝领”、拔尖技术能手、劳动模范……谢元立说:“我真的对公司有一种感恩的心。” 面对公司的悉心培养,谢元立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工作上。机械手编程相当于设备性能开发,是一项连专业技术人员都感到头痛的工作。谢元立通过刻苦钻研,硬是掌握了三种不同的编程方法。环口焊接问题,就是让机械手在工件上自动焊出一个很小半径的圆圈。这在外国专家那里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焊接动作,在谢元立的手上却变成了现实。工友说,小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简直像着了魔。谢元立却笑着说,不就是几天没回家么。这样的没回家对小谢来说已经是常事。小谢说,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答应要带她去旅游,可是,今年女儿已经13岁了,对女儿的承诺依然没能兑现。 可是,没有带女儿旅游,他却带出了一个现代化的班组。这些年,谢元立把自己所学到的技能编写成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班组同事。《侧梁六步编程法》、《机械手智能编程法》、《机械手焊接综合参数手册》,有实做有理论,让同事受益匪浅。而他的刻苦钻研技术的劲头更是深深感染了班组的每个成员。“现在的机械手班,钻研技术的风气在整个公司都是少有的。”谢元立的领导如是说。 企业创新需要与个人价值追求之奏鸣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力量之源,也是一个企业的不竭动力。谢元立说:“现在的我是被企业大环境给“逼”出来的。”的确,要想用当年焊接一千个无泄漏水箱的技术水平去自如地操作现在的焊接机械手简直是天方夜谭。企业明白这一点,谢元立当然更清楚。每年成千上万的技术难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企业需要成百上千个像谢元立这样的员工。“逼”这个外因作用于向往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因,谢元立的成功就显得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谢元立说:“我的人生价值,就是企业需要时能够顶上去,干好自己的活。”很简单却很不容易,但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多更好。 2004年,他所在的车间成立了“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2007年,这个小组已经升级为集程序开发、人员培训、技术创新于一身的“谢元立创新团队”。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团队不仅产生了十几名拔尖人才、高级技师和工人技师,还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集团队集体智慧攻克的《CW-200构架自动焊程序攻关》,曾荣获全国QC比赛一等奖,班组也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他的领导形象地说:“谢元立的价值是由一枝独秀变成春色满园。”而小谢却淡淡地说:“我是班长,这是我的职责。” 如今,谢元立的辐射作用开始显现,公司的很多单位已经号召员工像谢元立学习,做谢元立式的工人。
谢元立:成就“金蓝领”之三部曲
发表时间:2014-11-01 20:21 作者: 来源: 浏览:
相关图片新闻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