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琦 摘 要: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交巴士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经济、便捷的出行条件,是国外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不二途径。轨道交通的发展和与之匹配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前景;羁绊;对策 1 地铁——化解都市交通拥堵症结的一剂良药 城市轨道交通有地上和地下两种线路,世界各大城市大都以地下铁道的发展为主。地铁穿梭于地下隧道,由有轨电力机车牵引,除在地面修建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对地表没有环境污染。地铁是一种独立的轨道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地铁的快捷、准时、安全深受广大乘客的欢迎。地铁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其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地铁通道还是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理想的防御工事和庇护场所。 目前,西方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都以修建地铁来改善交通紧张状况。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城市自身人口急骤增长,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交通需求直线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不少城市的地面交通已无法满足运量的需求。道路拥堵、秩序混乱是普遍存在的恼人现象,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另外,交通事故、噪音和空气污染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地铁是解决市内交通压力问题的主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承担了旅客运输量的60%至87%。目前,世界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城市建成5 000余km地铁和3 000多km轻轨铁路,每年运送旅客近300亿人次。 2 延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展的必然 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全球首条地铁线路,1990年,全球已有100余座城市的地铁投入运营。诸如伦敦、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东京、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先后建成地铁网络。莫斯科等地的地铁更是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著名景观。无疑,是否具有地铁业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得到重视。1956年,北京地铁就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的政治考虑和革命豪情使然之下动工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机动车辆的激增,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出行难。继上海和广州之后,全国的“地铁热”大升温,40多年来我国的地铁建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迈入新世纪,国家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了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发展纲要,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强调轨道交通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作用。 我国大城市对地铁运输作用的依赖首先体现在长度上,几乎所有修建地铁的城市都在实施一期工程之后竞相修改了原先立项的地铁长度。据预计,到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 500km,投资规模达9 937.3亿元。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 500km。。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近万亿元的商机,备受海内外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青睐,纷纷抢占市场份额。 3 激增——中国地铁当前和未来发展总趋势 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农村人口急速流入都市,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各大城市在解决市民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繁重。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运输,在运力、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他交通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值在1 000亿以上、年财政收入在100亿以上的城市可以建地铁。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指出,目前全国有近50个城市达标,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未来发展有着巨大潜力。今年,中国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里程1 500km,需要配属车辆逾6 000辆。到2015年,北京将形成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总投资为1669.6亿元。初步统计运营初期所需车辆数量将高达947列,给轨道交通车辆生产企业带来广阔市场。 其他大中城市其人口的膨胀趋势也相当惊人,公共交通需求急骤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首要任务。预计,未来若干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技术进步神速。地铁建设的热潮也为地铁设备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包括车辆、牵引、制动、信号、电梯、扶梯、通风、自动售检票、车辆段设备等。地铁工程建设还将为工程机械带来机会,特别是盾构机等担纲主要掘进任务的专用工程机械将。目前,我国有4大城市轨道车辆生产基地: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国内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厂家已具有年产3 000 余辆的能力。 4 多元——未来轨道交通总体的经营模式 现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基本上有四种模式,分别是:北京模式,政府出资,设计、建设与运营是“三权分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上海模式,市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其余靠一家投资公司上市融资。深圳四号线的建设模式,政府不出资金,让投资商自带建设资金,政府用一定面积一定时间的土地使用权和整条线路若干年经营权来补偿,若干年后,再领回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另外还有广州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并行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始注重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地铁的同时,在次繁忙客运通道上、区域之间以及在居民住宅小区与主客运通道或客运枢纽间规划建设轻轨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以形成合理的轨道交通网。有些城市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正在建设跨座式单轨运行系统;有些城市正在探索建设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在一些大城市之间也开始规划建设大城市之间的快速轨道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始建设近郊和远郊的市郊铁路,以促进城市规模效应和城市边缘和卫星城镇的发展。 5 政策——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关键 鉴于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形势,国内相关设备企业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提高生产效力,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国内生产企业的扶持,加强和完善地铁装备制造体系的生产链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轨道交通建设,使地铁装备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地铁建设的热潮必将带动机械、电气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为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从1965年起我国就开始修建地下铁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地铁建设技术标准高、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设备器材多,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占用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地铁建设资金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持以及银行的贷款。但是近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严格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因此,地铁建设的资金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这就有利于广利用包括境外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有助于实施市场化的运营体制。 展望未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如资金等种种羁绊,政策上的创新与支持正是轨交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5.1 轨道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统筹兼顾,把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首要参考。 为了引导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必须考虑摆脱城市公共交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选择速度快、容量大、占地少、无污染的城际间快速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作骨干,以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最终促进区域城市带的形成。因此,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其它交通形式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机的衔接配合,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另外,要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时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 5.2 轨道交通和公交巴士互补发展 针对我国大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应制定不同的公交优先交通政策。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结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轨道交通系统及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承担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适合城市发展的公交优先的管理措施及发展政策。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仍是以常规公交为主,因而近期城市交通的发展仍以优先发展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和规划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并重发展。 远期对轨道交通实施投资倾斜,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最终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5.3 轨道交通装备务求标准化 轨道交通是涉及土建、机械、电气、电子及通讯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装备的水平反映了国家的工业基础水平。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十分重视,并已制定了相关的国产化政策。为了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其相关的国产化和标准化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方面,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领导,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合作研制、集中力量自我开发等手段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对相关产业予以扶持和政策倾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生产当地化,设备国产化、现代化;同时,结合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市场环境,对引进设备和国产设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国产化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为今后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尽快制定各种轨道交通方式标准模式的政策法规,以控制轨道交通品牌繁多的发展局面。同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建立和健全各项配套技术工业的标准化、国产化生产体系。 5.4 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实施市场化 政府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对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服务。轨道交通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依靠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提供优质的服务。 引入竞争机制,在同一规划和管理下,积极吸引社会参与,实行招标、有偿转让和专营权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健全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经济政策、优惠条件、扶持政策等,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引进外资,应制定专项引资政策。 5.5 建立健全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政策 建立与政策配套的投融资体制。实施发行“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债券”政策;系统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金”;制定合理的票制票价,建立可行的投资一回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投融资标准,在用地、税收、政府贴息和担保等方面建立系统化和长期有效的政策法规。 为适应今后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宏观引导作用,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对于用地规划,应赋予轨道交通建设一定的优先权,同时要对轨道线周边用地性质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建设“捆绑式”的综合性开发利用。
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4-11-01 20:22 作者: 来源: 浏览:
相关图片新闻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