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李忠民 董靖桦 苏省昆山市城郊一个叫千灯的地方,自今年6月起,相继迎来了多批来自各客运专线建设工地的观摩者。他们只是为了参观一个外表平常、规模不算大的物流预配中心。 这个预配中心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京沪高铁四电系统集成电气化项目分部所属一公司京沪高铁四工区昆山物流预配中心,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站在了京沪高铁电气化施工技术创新前沿,因研制出了适用于高速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腕臂预配、吊弦预制等作业平台,实现了接触网预配技术改进大突破,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与关注。 光荣的使命 腕臂是高速铁路电气化接触网系统中关键性受力结构。腕臂预配质量又对能否大幅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然而,相关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弓网关系技术,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少数国家垄断,而我们原有的预配组装设备简陋,已不适应高铁电气化建设的需要。 京沪高铁电气化工程开工之初,集团公司领导就希望下属参建单位不要照搬别人的技术,通过自行研究,实现京沪高铁电气化接触网安装技术的突破并力争自主创新。 今年3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韦国、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董安平和京沪高铁电气化项目分部常务副经理景建民、党工委副书记张建民等几位领导问所属一公司京沪高铁四工区经理肖永武、副经理李红江和阴启飞,是否能把昆山物流预配中心建成创新型接触网预配中心。肖永武、李红江和阴启飞满怀信心地答应了。此时,国内高铁电气化接触网与此相关的预配技术并不成熟,有人担心他们未必能搞成。但四工区 “一班人”异口同声: “这绝不是一拍脑袋就作出的决定,我们接受这个任务就一定要干成!”此前,他们曾了解过多条客运专线预配作业平台的制做经验和方法,仔细分析后觉得腕臂预配技术具有改进和创新空间,凭着多年的专业经验和技术实力,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 坚实的支点 以四工区物资部长郭建立为主的技术创新小组接受这项任务后,他们有些忐忑不安—对于客专的腕臂预配还是门外汉,对国内外技术装备也不是很了解,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绝非易事。性格内向的郭建立向工区领导表达了疑问:现在我们面临很多困难,不能随意下保证,不然失败了咋办? 工区领导没有责怪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开拓思路,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并承诺给予资金和人员的大力支持。郭建立等人从此踏上了腕臂预配平台研制的艰辛路。 要想标新,就得破旧。当务之急是要知道原来各条客运专线腕臂预制的做法。随即,他们先后走访参观了沪杭、沪宁和哈大客运专线的预配现场和设备,请教了多位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从沪宁客运专线借回部分资料,经过多方比较论证后,他们提出了一个由5个单元化作业组成的 “流水线式”的创新方案。这个方案一改原先集中下料、分步预配的做法,将德国的手工单体操作改为流水化作业。他们坚信:只要各工序间不断流、不积压,这种模式的效率势必超过以往的方法。时值今年3月中旬,工区领导专门召开了 “接触网预配操作平台创新技术研讨会”。领导和专家说: “想法很好,完全可以照着这样做,即使错了也不要怕。” 此后,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其增,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建喜,副总经理、京沪高铁项目经理韦国,常务副经理景建民、党工委副书记张建民等有关领导相继来到现场指导并给予创新建议。郭建立和战友们备受鼓舞,抛却了所有的顾虑和担心,以 “流水线作业平台”为起点,开始了创新征程。 创新的乐章 方案看似简单,实际上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设备配置、作业管理、场地规划等方面均与德国方式不同,而且有十几道工艺需要摸索,待解问题的数量难以估计。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郭建立、安道喜、门英华和其它战友们仿佛是在攀爬一座座高岭,经受着身心的严竣考验。经过20多天摸爬滚打,他们首先解决了铝合金腕臂管切割作业平台的改造,将腕臂输送、切割下料、测量划线等功能集于一身,改进了工艺流程,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牛刀小试,研制不断深入。为使自己的设计更具科学性,他们翻阅了大量有关制造业工艺流程、机械加工、数据测量等相关书籍,频繁地讨论交流,一遍遍地试制方案,经过了一轮轮地 “尝试-肯定-否定-又尝试”过程。那段时间,除了车间和办公室,其它地方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钻孔平台、组装平台初见雏形。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他们:如何保证安装在腕臂上的每个部件都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原来的预配方法是凭肉眼观测平直度,而这种观测出的结果会有很大偏差。如何不解决这一问题,整个预配的流程技术不能完美。为这问题,他们苦思冥想,夜不能寐。 机会总是垂青有头脑的人。一次偶然的机遇为他们解决上述问题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他们看到装修公司用着一个红外线水平仪,在墙上打出几条醒目的垂直线和水平线。郭建立灵机一动:此法如运用到预配平台上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说干就干,他们即刻把装修公司老板的这个 “宝贝”拿来试用,经过反复调试,终于在腕臂组装平台上打出了两条相交垂直醒目的红外线。看着套管座、套管单耳、定位环等零件的中心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他们为攻克了这样一个技术难题而绽开了喜悦的心花!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整个方案没有完美成功时,他们丝毫不敢懈怠,虽说红外线水平仪攻克了腕臂预配的核心技术,但其它组装夹具和工艺流程还不尽完善。当支撑平台制做出来试用时,他们发现圆型腕臂管在平台组装时,没有夹具固定,腕臂管就会在平台上滚动,影响了组件安装操作。他们又在平台上设计安装了一个手摇顶丝夹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腕臂套管单耳部件组装时,由于原设计缺陷出现了红外线激光打不到这一部件上的盲点问题,他们又在平台上制做了一个突出式的小平台从而保证了它的水平位置。仅腕臂加工作业平台制做过程他们就反复改进了4次。 郭建立和他的战友们不畏劳苦地攻关,用心血和汗水又浇灌出一朵朵革新之花:打孔作业平台、铝合金切割划线作业平台、腕臂预配作业平台、支撑预配作业平台、定位管预配作业平台、整体吊弦制做平台,这一整套接触网预配作业平台的制做成本仅30多万元。 有关专家认为,本预配流水线布局合理,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接触网预配质量全过程控制,工装科学实用,工艺符合程序,合理考虑了各工序的有序衔接,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整个流水线工人仅用30人,每天可预配400组腕臂成品,组装效率比过去提高了3倍。 这一成果,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京沪高铁电气化施工沿线。目前已被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项目分部列为重点革新项目并在全线推广运用。特别是通过这一整套接触网预配作业平台预制的腕臂在京沪高铁虹桥高速场得到应用安装后验证,具有造价低、精度高、方便现场施工等优点,从而对于全面控制电气化高铁接触网安装质量和提高高铁电气化弓网技术关系,都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郭建立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自满,他们还在不断优化方案,继续探索优化。祝愿他们在创新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京沪高铁匠心技改大突破—一中国中铁电气化局
发表时间:2014-11-01 20:22 作者: 来源: 浏览:
相关图片新闻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