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热烈祝贺铁翔电子商务部成立

公司logo 合成闸瓦-铁路配件-锯轨机-钢轨支撑架-钢轨钻孔机-液压复轨器-铁路设备-铁路施工-地铁设备-济宁市铁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电话:0537-2171596
手机:18853736667(许)
地址:济宁共青团路西鑫声玉城
网址:www.hczhawa.com

最新产品

+ MORE

行业新闻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对我局救援列的调研及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14-11-01 20:22 作者: 来源: 浏览:
对我局救援列的调研及对策思考

 王立新

摘 要:对我局救援列车现有的设备及人员进行了调研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救援列车;调研;对策
 
在运输高速度、大密度、重载化形势下,对铁路事故救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2007年9月1日《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颁布实施后,铁路行车事故定性定责更加严格,对事故救援工作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以人为本、逐级负责、应急有备、处置高效”的更高标准。而目前我局救援列车设施设备及人员存在明显不适应大跨度、高效率的救援需求。因此,如何提升铁路事故救援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影响、减少事故损失,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对全局6个救援列车的设备、设施、人员及救援组织、方案和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如下:
一、调研情况
(一)我局线路基本情况
我局东起京包线K380+500,西至包兰线K423+000,北到二连站至蒙古国扎门乌德K335+601,总营业里程1630.6公里,共有大包、包惠、集二,两条繁忙干线、一条干线(2条繁忙干线均为电气化区段),包白、包石、包环等7条支线和集葫、包白等7条联络线。全线设桥梁1451座,涵渠1423座,隧道9座,正线最大坡道10.4‰,支线最大坡道28‰,最长连续坡道156公里。现下设集宁、赛汗、呼和、包东、临河、乌海、额济纳7个救援列车,隶属集宁、包西机务段管理,每列救援列车平均救援半径146公里。
(二)救援列车设备、设施现状分析
1.救援设备配置落后,特别是轨道起重机起重吨位有限,救援列车大多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目前我局配属160吨伸缩臂起重机2(包东、呼和)、配备160吨进口伸缩臂起重机一台(集宁),100吨固定臂起重机2台(乌海、赛汗)、125吨和100吨伸缩臂起重机各1台(额济纳、临河)。除集宁、呼和、包头具备机车的整机吊复能力,其他救援列车均不具备机车的整机吊复能力(内燃、SS3机车整备重量138吨)。随着电气化的开通运营,部分救援列车的起重机已不适应当前救援需要。以100吨起重机为例:一是由于轨道起重机起重吨位有限,对于整体吊复C70、C80车辆及DF4、DF5、DF8B、SS3机车时,均不具备吊复能力;二是在电气化区段不拆网就无法起吊,拆装网耽误救援时间;三是起降速度慢;四是技术状态不稳定,这种机型(属淘汰型)零部件损坏后无法采购,给维修、保养造成很大困难,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五是从设计上有缺陷,无安全防护装置易发生倾翻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六是救援列车使用车辆是客货混编,货车限制运行速度为(80km/h)列车运行速度慢,不适应目前救援需求。
2.救援列车车辆组成不统一,厂修到期后更换困难,且(段、辅)修的日期也不统一,导致救援列车在外检修时间长,影响正常救援工作。
以集宁救援列车为例:救援列车车辆组成为:客车5辆分别是工具车、发电车、餐车、宿营车、办公车,货车为平车1辆。其他救援列车车辆组成为:客车4辆分别是发电车、餐车、宿营车、办公车,货车为平车1辆、棚车2辆,存在主要问题:
部分客车体已到厂修却无法更换,取暖设备漏泄无法正常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0年11月经包头车辆段改造后的客车车辆入段后,由于车型老化各部件不同程度存在老化破损,例如:去年11月29日赛汉救援列车新接607宿营车暖气泵不循环、暖气无散热片,暖气管路老化腐蚀有沙眼,造成暖气不热职工无法入住、后经包头车辆段检修人员对循环泵进行了修复,但管路严重腐蚀问题无法解决,现将暖气管路漏泄处的砂眼暂时用卡箍卡死维持使用;赛汉接回605发电车地板腐蚀严重,发电车配线与发电机配线不匹配,发电车带配置为两项电(220V)、发电机是三相电源(380V),致使发电机设置三项电源插口与发电车两项电源插口无法对接,需重新进行布线。发电车车门关闭不严,门缝间隙较大(20mm),不利于发电机保养及清洁的维护。改造客车虽经车辆部门多次到段进行修复,但至今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客货混编列车组成不统一,修程、修制日期不一致,造成列车频繁外出做段辅修。 8辆车有8个辅(段)修时间,导致救援列车在外检修时间长,影响运输效率和浪费人力、财力。一是货车车辆到厂修期需更换车辆时扣车难。如:赛汉救援列车臂架平车到厂修期后无法及时进行厂修,棚车到期后扣换车命令下达已近半年,集宁餐车以超厂修期达两年,但至今也未预予更换。二是救援列车的指挥、宿营、餐车、发电车辆不具备防暑、防寒功能,进入冬季各类泵站、发电设备,由于工具车内不具备防寒功能,致使发电、液压泵站、照明设备进入救援现场后无法及时投入使用。三是救援列车客货混编速度等级不统一,影响救援效率。如:新引进德国起重机、南京改造工具车和客车体限速为120km/h,而各车其他起重机和工具棚车、平车限速为80km/h。
(三)救援列车停留地点受条件所限,地面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呼和救援轨道起重机起臂后回转受限。救援列车停留地点设在呼和站紧贴京包正线,仅一墙之隔且距接触网回流线太近,起重机日常保养检查时,大臂升起后无法向南侧回转,使得起重机日常检查时、无法实现各工况的机能试验,造成设备一旦存在质量隐患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二是起重机司机在回转作业时,如操纵失误极易发生大臂与回流线接碰造成较大设备、人身安全隐患问题。三是基地停留线设计有效长度不够全长为154m,救援列车(现车编组9辆、总重656.5吨、计长16.1)致使起重机、臂架平车无法进入井冲标内方,造成救援列车出动和日常转线呼和站无法开放信号,长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四是除集宁救援列车基地有起重机作业检查坑,其它各救援列车均无轨道起重机作业检查坑和检查台架等。每次救援列车出动、车辆辅、段修入基地后对起重机走行部无法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五是呼和救援汽车出入十分困难。如救援列车基地位于家属区内,白天出入受菜市场影响基本无法通行。六是赛汉、呼和救援列车办公、生产、生活房屋配备不足,人员长期在列车上居住,现又都是旧型硬卧车辆改造,床铺宽度只有55cm职工无法正常休息,且不具备防暑降温条件、夏天车上闷热异常,冬季寒冷季节,夜间车内温度不足8℃,致使职工无法入睡。
(四)新配救援汽车为客货两用、载货重量为1.39吨、携带设备有限,无法有效施展救援工作。
为提高应急情况下的迅速出动,提高救援效率,2010年各救援车均配备了同一型号的救援专用全顺客货改造型汽车。汽车装载常用机车、车辆索具、人字型复轨器、液压横移及照明设备各一台及与之配套使用的辅件、工具、防护设备等。通过几次事故救援及演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专用救援汽车载重量小、需装载救援机具的重量应为2.45吨,而现配置汽车的额定工具载重仅为1.39吨,超过汽车自身的载重量。二是由于我局管内铁道两旁全部是土路或沙路行驶在此路上速度很慢,遇有雨雪天气个别路段无法行驶,不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三是我局集大、集呼站场和曲线改造后,隧道、桥梁、高路堤、深路堑的线路增多,使得个别区段救援汽车根本无法靠近铁路线路,势必延误救援时间。
(五)救援设备笨重搬运较为困难,个别吊索具配备数量不足。
目前救援车间三个救援列车配备液压横移设备、发电机、人字型复轨器、逼近式复轨器、切割机以及各种车辆机车吊索具等216套。
1.电气化区段救援,机车、车辆脱线后在复轨器无法拉复的情况下,首选是利用液压横移设备进行救援起复,但目前各车配置的液压起复设备非常笨重,搬运到事故救援现场非常困难。如:“9.6”事故救援中,救援汽车携带人员设备8:45分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勘察,8:50分救援预案制定完毕,但由于事发在高路堤地段,天气下雨、设备笨重搬运十分困难。由路堤下方搬至线路就用时45分钟,还是在现场民工和维管段的帮助下才搬运至事故现场,搬运机具及准备工作基本占去救援时间的一半以上。
2.配备的氧气、乙炔正常情况下,在平地上也得2个身强力壮的人员抬行,在救援现场受地形、场所的限制,将氧气、乙炔搬到作业现场,至少需要安排搬运人员4-5人,而且行进速度极慢,严重影响救援速度。
3.各车配备的吊具基本以钢丝绳为主,而单端起吊机车至少得用40MM以上的钢丝绳,这样的钢丝绳起码需安排4人才能连拖带拉的移到吊钩附近,而且极不易挂在车钩上。
(六)各车救援吊索具配备不足,新型客车锁具未配置。
目前,集宁、呼和、包头3个救援列车增配机车(含电力)专用迪尼玛吊带,而临河、乌海救援列车未配备。一是各救援列车现配备索具数量不足,不适应万吨加密运输条件下事故救援的需要。各救援车配备的电力机车索具基本都只有一套,且无备用。一旦在作业中损坏,作业就得停止,严重影响救援作业的整个过程。比如:各救援列车配备的DF4、DF8机车索具6根(一个台车),现电车SS4、HXD2配备一节车的锁具(现汽车、列车各携带一个台车锁具)如在现场需进行整吊作业时,汽车不能按时到达事故现场,势必影响整体救援工作。特别是集二线,DF8B机车自去年9月份投入运用以来,赛汉救援列车一直未配备8B锁具,给整体救援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新型YZ25G客车锁具至今未配,现有锁紧卡头不能用,(现为客YZ22、YW22型边梁为直角角铁形状通用卡头),现新客车体边梁为圆弧型、厚度在100mm左右造成锁紧卡头无法使用,为此急需配置YZ25G客车专用锁具及通用卡头。三是目前牵引区段内运用的主型车辆C80、特种车辆吊索具一直以来未进行配置,急需配置整吊C80车辆∮32mm长度为15m的钢丝绳和L钩。上述救援吊索具配置不到位,一旦发生事故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势必延误救援时间,造成事故升级。
(七)人员现状分析
1.救援列车作为铁路唯一的专业救援队伍,承担着绝对多数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工作,在行车事故救援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长期未对救援列车进行人员上调整和补充,使得救援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员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高强度、现代化的救援作业需要。
鉴于事故救援的复杂性、特殊性和至关重要性,救援人员本应配备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救援业务能力、熟悉铁路行车有关规章和设备操作能力的人员担当。各机务段普遍将年轻有为、业务能力较强的职工配备于主要生产一线,救援人员队伍长期以来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致使人员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和人员配备不足。
呼铁局救援列车人员状况表

单位
现员
文化结构
年龄结构
初中
高中
中技
中专
大专
40岁以下
40-50
50岁以上
平均年龄
乌海
23
5
10
4
 
4
4
13
6
44.7
临河
23
 
10
8
1
4
4
14
5
45.5
包东
32
5
13
6
3
5
6
18
8
44.9
呼和
27
1
16
1
6
3
7
13
7
44.1
集宁
24
4
11
1
5
3
3
15
7
45.2
赛汗
21
1
16
 
 
4
4
14
5
43.2
全局
150
16
76
20
15
23
28
87
38
44.6

 
我局拥有救援人员150人(平均年龄44.6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38人,占救援人员总数的25.3%;45~50岁人员90人,占救援人员总数的58%;40岁人员仅28人,占救援人员总数的18.7%。如果按照《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中规定的 “年龄超过40岁的职工(除特殊需要外),不得再调入救援列车工作”,作为一名救援人员最佳年龄衡量标准的话,可见我局救援人员中有76.7%的人员已经超过最佳工作年龄阶段。这部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差,而且由于长期缺乏锻炼体质较弱,不能有效适应技术装备现代化和救援快速化的作业需求。人员年龄偏大已成为影响救援效率的制约因素之一。
2.个别职工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不能胜任救援工作,各救援列车不同程度的存在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职工,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的人员,日常工作中由于身体原因,缺乏体能锻炼、且在上班当中又经常发病,不得不请假长修去看病,对一些新装备的使用技术及理论知识了解掌握欠缺,真正到发生事故需要人员到现场实施救援时,往往不能参加救援工作。
3.救援列车职工的待遇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救援队伍的建设。由于近几年单司机、长交路、轮乘制的不断推广实施,拉动机务段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而救援列车由于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等原因,与段内其他工种,尤其是与机车乘务员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救援列车人员待遇低的问题多年未做调整,对于职工和干部没有吸引力,导致想来的不想要,想要的又不愿意来的情况,形成救援人员素质不高的恶性循环,阻碍救援队伍的建设。
4.现救援列车人员配备不足欠员严重,根据《呼和浩特铁路局救援列车管理实施细则》机安教函【2009】125号文件规定,救援列车人员配置为39人,目前各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员问题,赛汉救援列车现有职工19名,其中两人长期不上班,一人长期外聘东乌线务工,另一名职工病休在家达两年之久,加之日常职工请病、事假及公休人员。已无法有效实施救援工作,特别是我局去年分别给救援列车配置了救援指挥系统后,更加凸显出各车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将大打折扣。
5.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住房体制改革后职工在外购买商品住房的越来越多,职工居住分散、部分职工居住地距救援基地甚远、加之道路交通拥堵不畅的现状,发生事故后30分钟内人员集中出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呼和地区的几次人员集中演练的情况来看,在上下班高峰期居住地较远的职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赶到救援基地参加集中演练。如果遇有事故列车出动,不能按时到达基地势必造成漏乘。迫切需要尽快更新管理思路,迎合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6.现阶段救援队伍培训程式化,培训演练未能起到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目的。随着铁路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的行车设备、救援设施投入运用,救援机具、救援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迫切需要救援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更先进的救援理念和更扎实的业务技能。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救援列车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救援理念的了解,现行的救援方法、手段单一,由于受人员数量、教学机具及培训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多工种平行作业、多机具配合使用的救援演练根本无法全面实施,各救援列车的演练方式和培训方案仍局限于以往简单的体能训练,惯例式的起杆落杆,即便设置事故假设组织演练,事故模拟现场也基本设于线路平道直线处,实际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锻炼队伍、提高职工队伍的目的。仅从我局的一些救援列车的日常演练项目来看,演练的往往是起杆、落杆、复轨器逼复等常规性项目,内容局限性还很大,一些隧道、桥梁、高坡区段救援实战演练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拉、顶、吊复综合实战救援更是长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八)救援预案需进一步完善
1.现行救援组织方式没有体现便利、快捷的要求,方案制定时机滞后,不适应事故发生后快速开通区间的需求。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规定,事故发生后,由铁路局列车调度员直接向救援列车发布调度命令。救援列车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在赶赴现场后,勘察现场、拟定救援起复方案,如需要两列以上救援列车或增派人员和材料,以及需使用临时劳动工时,再提请上级调动。具体流程如图1:

列车调度员向救援列车发令

 
救援列车召集人员
救援列车出动
救援列车主任现场勘察
制定救援方案
实施救援
提请增派救援列车或人员及材料
方案可行时
需要增援时
 

 

 
 
 
 
 

图1—救援列车组织流程图
从救援列车组织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救援组织过程呈线性贯通,缺少有效的平行作业,如果事故发生地点距离救援列车设置地点较远,加之必备的人员召集和设备准备需要时间《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中规定,救援列车接到调度出动命令后,保证在30min内出动,救援列车到达事故地点至少需要1~2个小时,此后再勘察现场、制定救援方案,宝贵的救援时间在等待中被浪费。
2.现行救援手段单一,起复为主的救援方式,不适应大密度行车条件下的救援需求。2009年6月,我局大包间电气化铁路的全线开通,在运量逐年递增的前提下,万吨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多、客货共线,列车运行密度明显加大,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已由原来的十几分钟缩短至六分钟,因此对事故救援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大部分救援列车现场制定救援预案时,仍偏好于采用起复救援为主的救援方式,虽然这种救援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直接损失,但由于受各种机具、线路条件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往往要比移翻、破拆等“破坏式”救援方式花费更多地时间,对繁忙干线高密度运输区段来说,其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往往大于直接损失。
二、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救援列车赶往事故现场的运行速度。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局管内列车运行对数增加、速、密、重并举,救援列车运行速度已不符合现代发展的需要,救援列车应配备新造专用车辆提高运行速度。使用淘汰型车辆改造的,应尽快进行更新。救援列车全列车全部更换为客车体,同时对不符合提速条件的轨道起重机进行更新,提高救援列车赶往事故现场的运行速度。
(二)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按照《呼和浩特铁路局救援列车管理实施细则》机安教函【2009】125号文件规定,配齐各救援列车管理和作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新调入人员,必须是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及以上、年龄不超30岁身体健康。二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癫痫、伤残、深度近视等不适应救援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整,使救援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更具战斗力,适应当前铁路发展的需要。三是目前救援指挥系统已配置到位,急需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四是提高救援列车人员工种待遇,轨道起重机司机应比照机车乘务员学习司机岗位工资、起复工岗位工资标准应比照检修内燃钳工岗位工资标准进行调配,稳定救援职工队伍、留住专业人才。五是为弥补救援列车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局管内主要编组站、中间站组成由车务、工务6-8人的救援小分队,设置间隔为30—50km,配置液压横移起复设备、车辆拉翻钢丝绳及锁具、复轨器等简易工具,日常的培训工作由救援列车负责定期培训,使其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救援专业知识形成救援能力,应对一般性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救援,有效压缩救援准备时间、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对脱轨的机车、车辆进行起复作业,降低事故损失提高救援效率。对重大行车事故,救援队配合救援列车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三)救援反映迅速、出动便捷。
结合当前汽车出动时不确定的因素增多,新线高架桥线路即将开通运营的实际,今后给汽车出动实施救援任务,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且不说高路堤、深路堑、桥梁上、隧道内无法正常将救援设备及时搬运至事故现场,呼张段线路投入运营后,大部分线路处在高架桥、隧道,汽车根本无法到达或靠近,汽车携带救援吊索具即便是到达现场,相应的救援设备根本无法吊装到高架桥的线路上方。铁路局应提前考虑为救援列车配备相应的吊装设备和调拨一台轨道车,在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替代或弥补救援汽车存在的不足,确保发生一般性事故救援所需。
(四)加大救援基地建设。
配齐实战演练所用各型车辆,(25G新型客车、C80车辆一组、棚车、平车、罐车、电力机车)起复吊索具、移翻设备、液压起复设备(和必备的锁具损耗),牵车机、大功率挖掘机、汽车吊、设备运输工具车、线路运输小车、起重机防雨棚、设备、吊索具、备品库、演练场地的防暑降温等设备。一是利用救援演练基地设置的桥梁、隧道、高路堤、深路堑、坡道等线路,最大化的模拟事故现场情况,展开平行作业救援演练。二是培训演练着重从多样化、全员化、实效性出发,全面培养出应急响应快、处置能力强的专业化救援队伍。三是强化基地专业化管理水平,配备基地专职管理、技术、设备保养人员,发挥全局演练基地的教学、练兵作用,真正打造出一支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救援专业队伍。

 

发表评论



销售总监

销售一部

销售二部

全国服务热线

188-5373-6667

1556-23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