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理论的铁路供电四细作业法
发表时间:2014-11-01 20:22 作者: 来源: 浏览:
张国顺 西安铁路局 陕西 西安 710054
纪宏涛 西安铁路局 陕西 西安 710054
周苗生 西安铁路局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本文以西安铁路局为例,对当前铁路供电设备维修作业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现有作业方式存在单次作业范围不明确,作业流程组织不统一、技术标准不准确和安全措施不固定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理论的新型作业法,即细分作业单元,细致工作流程,细定工作标准,细化安全措施的“四细”作业法,并介绍了作业法试点及推广情况,肯定了其作用效果。
主题词:铁路;供电;维修;作业;四细
1 前言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对供电设备质量、设备维修速度、天窗占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设备维修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经验性作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运输生产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新入路青工增多,人员素质很难跟上铁路发展的需要,设备故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新形势下,提高作业效率,确保设备质量,减少作业事故已经迫在眉睫。
2 供电维修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铁路供电作业更多的是靠经验进行,通过对西安铁路局供电维修作业的研究,可以得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作业范围不清晰,计划完成难控制
以接触网作业为例,每次的作业范围、任务量制定不够详细,不是范围太大就是太小,经常出现干多少是多少,第2天接着干的情形。每次作业范围的随意性和弹性,导致年底突击赶进度的现象,甚至无法完成当年任务量,这对年度计划制定、维修质量等带来不便。电力专业停电检修时,变更范围需要多次停电检修,频繁申请停电导致停电计划无法兑现。变电设备的检修临时变更作业范围,导致现场安全控制难度增加,甚至事故的发生。1992年官渡“8.15”、1994年毛坝“5.22”、1998年“4.22”等7起人身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随意扩大作业范围、增加工作量、缺乏风险意识。
2.2 作业组织具有随意性,效率不高
供电维修作业组织由工作领导人负责,作业范围、内容、人员安排等情况主要靠经验,具有随意性。一是作业需要的人数不明确,二是人员职责分工不清晰。如接触网停电作业,需要作业车司机、车站联络员、两端防护员、高空作业人员、监护员等,每个环节的组织安排各个工作领导人根据经验、阅历、喜好的不同,会有所差别,有的组织较合理,有的就很不科学。
2.3 作业流程不统一,过程控制不力
作业流程不统一、不规范导致流程执行随意和过程控制不力。以接触网为例,在一次全面检查作业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往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对维修人员的分工,正常应在出发前进行,但实际可能是作业现场临时确定,主要是根据工作领导人自身经验和现场情况,如时间紧就边分工边工作,时间松早早就进行,职工作业无效劳动较多,劳效不高。
2.4 标准不清,作业质量难保证
一是设备工艺标准存在不准确问题。新设备大量投用后,铁道部、铁路局相关检修标准多是基于原有设备制定,更新不是很及时;另外,部、局相关标准通用性较强,有的已经过时,有的标准不全面,有的不细致。
二是作业标准不清晰、不系统以及操作性差,导致工艺标准执行不力。比如,接触网作业接地线的挂接要求规程中没有明确,在工作票上一般防护要求是距离作业两端800m,但实际上800m有多远作业者不清楚,正常作业时没有人拿尺子进行测量。
2.5 检修缺乏针对性,缺陷处理不全面
设备巡视监测发现的质量缺陷根据情况纳入定期检查检修中,或者纳入故障修进行应急检修。当前工区作业主要参照段、车间制定的年、月计划,日常巡视监测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收集管理,也没有同年、月维修计划相结合,因此,单次检修缺陷针对性不强,缺陷处理不全面。
2.6 安全措施不全面,落实不能保证
供电作业的特殊性使得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如变电所设备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触电、烫伤、跌落等危险,接触网设备检修时还存在着列车、作业车碰压危险。作业安全主要靠安全措施来保证。在当前作业中,由于作业范围不确定,安全措施不固定,且存在不全面、不规范问题。发票人对安全规程的理解不同,经验阅历不同,造成同样的检修作业所制定的安全措施不同,甚至措施与现场脱离,执行存在分歧的情况,从而埋下隐患甚至造成事故。如2010年“6.8”安康供电段G9设备故障原因是工作票开具不正确,地线短接电务绝缘节。
3 “四细”作业法的提出及实施办法
3.1 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核心问题是作业范围的不确定以及作业标准体系不够准确不够系统。作业范围的不确定导致了组织、标准、安全措施等的不确定性;标准化作业体系不完善,势必造成劳效低、维修质量不高的局面。
3.2 “四细”作业法的提出
针对铁路供电设备维修范围是可知的,设备的种类、数量是固定的,维修的工艺标准是确定的,作业组织流程是可以固化的,作业标准是可以明确的,作业时间如天窗是给定的,在以上几点确定后,安全措施是可定的。因此,可以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供电设备维修作业中来,即将设备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充实各子模块属性,解决作业范围不确定以及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作业标准体系的根本问题。
由于设备管理的模块已经划分到工区,下面就是将工区管辖的设备再进行模块化,也就是细分。为更好地说明,引入供电作业单元的概念,将单次维修作业范围定义为一个单元,那么对管内维修设备进行模块化,也就是细分作业单元。
供电设备分割形成了有限的子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作业单元,其具备固定的设备、明确地理位置等基本属性,另外还应包含组织流程、标准、人员、安全措施等内容。
为了完善模块属性,将作业流程、作业标准、设备维修标准、安全措施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相对固定化,也就是细致工作流程,细定工作标准,细化安全措施。连同细分作业单元,就构成了供电作业“四细”作业法的主要内容。
3.3“四细”作业法实施办法
3.3.1细分作业单元
作业单元划分要有利于提高劳效,有利于现场安全卡控,有利于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同时考虑设备种类、数量和地理分布、维修进度、缺陷情况、维修工具、维修标准等。首先对管内设备进行梳理,防止遗漏;其次单元大小要适宜,过小,造成时间浪费;过大,失去划分意义。另外,要避免交叉、重复,尽量保持单元唯一性,便于设备缺陷的统计、归类,便于检修计划的编制。、
接触网的划分还需考虑天窗、是否复线等因素,总单元数占天窗总数80%以下为宜,以留出一定的天窗做应急缺陷处理、整修等。对于一般单线车站可划分为5个作业单元,即车站两端岔区各1个,车站整体,进出站信号机附近各1个;区间以半个锚段为宜,遇有分相等较复杂设备可以再单独划分单元。
变电可按设备类别及关联情况划分,如将110kV进线系统隔开及母线检修、主变系统设备检修、27.5kv高压室内母线及隔开检修、避雷器检修、馈线隔离开关、避雷器检修、补偿装置检修等划分单元,在此基础上考虑电压等级,将110kv电压互感器检修、27.5kv电压互感器分别作为独立作业单元。
电力系统一般是双系统,可根据班组人员情况进行单元划定,但原则上不应超过3km,对于一整条电缆或2条电缆间只有一棵电杆(或开关)的情况,可不受限制。对于系统中重点设备如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隔离开关、变压器等可分别指定范围,如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按照长度明确起止杆号,隔离开关、变压器等要确定台数和位置。电力越级变可按用途单独划分,如车站信号、照明越级变、区间越级变。
3.3.2细致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主要是明确作业的组织、人员分工、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等内容,是生产组织的范畴,按照工作的主体可分为段级生产组织流程和一次作业流程。
段级生产组织流程的调整应包括维修计划的制定与下达、工作的审批、维修生产的组织等。制定一次作业流程时,应考虑作业单元的类别,提炼传统作业经验,按照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对工作流程进行细致化,形成作业流程图。
接触网和电力专业一次作业流程大致可分成工前准备、工作票的签发与审核、要令、停电接地、作业和监护、撤线、销令、收工、作业结束几大部分,其中工前准备包括精细化巡视、影相资料分析、缺陷梳理、作业内容确定、工具和材料准备等。变电作业流程可分为工前准备、工作票的签发与审核、作业开始、作业过程、收工、作业结束几大部分。
3.3.3细定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设备维修工艺标准和一次作业中各流程的执行标准。工艺标准应参照铁道部、铁路局相关规程,考虑具体设备属性,梳理相应的检修技术标准,如接触网以《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为总纲,按线路区段,针对隔离开关、锚段关节、避雷器、吊弦、补偿装置、分相、分段、电缆等设备的不同类型进行梳理,确保准确性。
作业标准主要是考虑人员素质、工装机具、设备所在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清晰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各环节执行标准,对工作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
3.3.4细化安全措施
一是根据作业单元设备情况及作业流程、工艺标准、作业标准等内容,在总结经验基础之上,制定与作业单元相应的,且相对固定的安全措施。二是针对生产组织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分专业分类别进行细化,如接触网使用车梯安全细化措施、变配电所高压室内作业安全细化措施、电力巡视作业安全细化措施等。三是结合检修时要处理的设备缺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作为该作业单元模块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内容,可考虑收集整理形成安全措施库,需要时直接检索使用。四是结合设备分布、天气、季节特点、人员等因素,进一步补充安全措施。
3.3.5形成模板工作票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以划分的作业单元为基础,将已经规范统一的工作标准、流程、安全措施固化,形成模板工作票。在具体使用时,根据作业单元调出模板工作票,确定作业人员名单,结合需要处理的设备缺陷,补充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模板工作票是“四细”作业法具体落实的最终载体。
4 “四细”作业法试点
4.1 试点单位选取
选取西安铁路局安康供电段作为“四细”作业法试点单位。一是管内没有高铁、高坡区段,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二是地理环境复杂,点多线长,可以为“四细”作业法提供案例支持;三是安康供电段基础相对薄弱、安全隐患状况改善成效不大,可以检验作业法的效果。
4.2具体实施情况
4.2.1概况
2011年6月,安康供电段从健全供电设备检修组织的基础工作入手,整章建制,明细标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征求意见,不断推进“四细”作业法。至2012年10月,基本将作业法推行开来,逐步形成了安全、精细、高效的设备检修作业机制,“四细”作业法取得了预期效果。
4.2.2细分作业单元
接触网设备,根据设备数量和分布、天窗、轨道车运行方向、区间联系方式、进站信号机位置等,对区间、站场按长度切块,一般1个作业单元单线区段控制在400~500m,复线区段控制在700~800m。经反复研讨确认,全段2200条公里接触网设备,划分成4100多个单元。
电力系统一般一个单元按照4~6h能完成划分,全段2595条公里的电力线路,被划成2652个作业单元。变配电按照高压室内、进线、主变系统以及2次设备进行划分,检修与试验作业分别设置作业单元。全段29个变电所,室内外设备一共被划成1438个作业单元。
作业单元划分后,逐个制定工作票模板,把能够确定的范围、流程、标准、安全措施等全部纳入工作票。以检修作业单元和不同作业地点编制工作票模板,接触网专业43项,变电专业39项,电力专业14项。
4.2.3细致生产流程
按照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原则,对接触网、电力、变电三大专业生产组织流程进行细化,制定了生产组织流程图。完善一次作业组织流程和各类作业指导书,对每个作业过程进行具体的可操作性描述,让安全规章、制度、标准贴近实际、链接现场,使干部职工能清楚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在生产组织流程图完成后,详细制定了一次作业流程,对作业环节进行形象化描述,进一步加强作业流程控制的严密性。如接触网设备检修,按照预想、发票、分工、准备,要令、验电、接地,防护、作业、监护,撤地、消令、收工4个环节,制定了26个具体的作业步骤。
4.2.4细定工作标准
组织技术人员,查阅规程、资料,准确梳理了管内设备维修工艺标准。接触网制定了《安康供电段接触网检修技术标准》。变电按照牵引变电所设备的不同生产厂家和型号,根据产品说明书和行业标准,制定了主变、110kvSF6断路器、27.5kv断路器、隔离开关、保护装置、Pass组合电器等15项关键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电力专业制定高压丝具、避雷器、保护装置、电抗器、电动隔离开关等12项关键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
结合一次作业流程,修订统一了各流程作业标准,明确完善各岗位职责标准;通过要求职工对自身岗位标准默写会背等措施,使职工清晰自身职责,熟记作业标准。
4.2.5细化安全措施
针对日常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分类明确细化出安全措施19项。如,“接触网使用车梯安全细化措施”、“变配电所高压室内作业安全细化措施”、“电力巡视作业安全细化措施”,其中接触网专业10项、变电专业4项、电力专业5项。
4.2.6形成模板工作票
根据作业单元内设备情况,认真编制作业单元模板工作票,具体分为两页,第一页为单元编号、单元内设备起止位置、设备数量、对应重点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单元内设备缺陷栏,第二页为对应的工作票模板。
4.3 实施效果
至2012年12月,安康供电段推行“四细”作业法1年以来,在设备缺陷整治、生产任务完成、天窗利用率、设备检修质量、作业安全等方面大幅改善,“四细”作业法收到了预期效果。
4.3.1检修计划得以落实
以安康供电段西乡车间西乡供电工区为例,该工区管辖设备236km,划分了136个作业单元,年度天窗数约200个,至2012年10月中旬,已经完成年度目标的81%,在接下来的时间足以完成所有检修任务。据工区统计,以往10月中旬,也就完成年度计划的60%左右。
4.3.2劳效得以提高
通过对流程的规范统一、设备维修标准的准确梳理以及安全措施的全面可行,使得作业标准体系满足了系统性、一致性、准确性的要求,职工作业中无效劳动大大减少,有效劳动大大提高;作业单元的科学细分实现了作业任务和时间的对应,事先对设备状况的掌握,使得工具、材料等准备充分,提高了整体劳动效率。另外,通过明确与电务等系统结合部的作业标准,结合部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劳效。
4.3.3设备质量提升
通过严密的修前调查和科学的问题库的管理,加上有序的生产组织和系统化的工作标准,以及实用有效地安全措施,使得管内设备达标率大大提升,不达标的设备在可控范围内,设备整体质量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
4.3.4作业安全得以保证
通过对安全措施的细化,根据不同的作业方式、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大家清楚干什么该注意什么,头脑中的安全措施和现场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安全措施真正落实到位。1年以来,安康供电段没有发生一起作业事故,更没有一起人身事故,作业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
4.4 作业法的推广
在安康供电段推行“四细”作业法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10月,西安铁路西安、宝鸡供电段也全面开始推行“四细”作业法。
2个单位在科学划分作业单元,制定模块化工作票后,同步跟进对一线工班长及职工的培训工作,使每名职工清楚各自具体的作业单元及卡控措施,清楚本岗位的作业流程、工作标准及安全措施。至2012年底,基本将“四细”作业法推行开来,取得了预期效果。
5 结论
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理论的铁路供电设备维修“四细”作业法,对当前作业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细分作业单元,系统化、标准化组织流程,梳理检修工艺标准,固化安全措施等,扭转了当前维修作业中靠经验、质量低等状况,提高了作业水平。实践证明,“四细”作业法作为一种科学的作业方式,能够适应当前铁路供电设备管理的实际,对提高铁路供电设备维修水平有很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李伟,接触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 苏军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3] 刘如虎.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养修分离”维修模式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4).
[4] 张宝奇.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牵引供电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铁路,2008,(8).
[5] 陈民武.牵引供电系统维修计划的优化与仿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6] 杨庆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微机化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8).
相关图片新闻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