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打磨主要分为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修理性打磨的特点是打磨速度低,反复进行,基本去除钢轨表面伤损或波磨,不能去除深度裂纹,主要是针对状态较差钢轨的打磨方式,目的是消除钢轨顶面严重的波磨及曲线下股钢轨飞边,尽可能恢复钢轨标准断面,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打磨遍数一般为5-10遍。预防性打磨则是一次快速打磨,完全去除包含微裂纹的薄层,同时,形成或保持理想的轮廓,主要是针对状态较好钢轨的打磨方式,目的是消除钢轨顶面不平顺,改善轮轨关系,提高轨面平顺性,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打磨遍数一般为3-4遍。
一、我国既有线钢轨现状分析
我国铁路轨底坡明显偏小(1:40),新钢轨铺设上道与车轮未磨合时,直线钢轨车轮走形光带在距离轨距侧10~30mm范围内(轨面R80起点至R300约5mm),曲线钢轨上股光带则更趋近轨距角,当钢轨较软、列车轮重较大时,随着车轮的不断滚动碾压钢轨轨面被磨损,光带逐渐变宽至整个轨面,轮轨通过自然磨损而磨合,逐渐形成共形接触,见图1
图 1 钢轨磨合后的轨面状态
而当钢轨较硬、轮重较小,又未能及时进行大机打磨时,轮轨接触长期在轨距侧,会导致在该部位形成滚动接触疲劳伤损(RCF),容易在轨距角部们产生裂纹或剥离掉块,见图2~图3所示。
图2 既有线钢轨在轨距角部位产生剥离掉块
图3 既有线钢轨轨面裂纹(PD3)钢轨
综上所述,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应该及时的进行预防性打磨,使钢轨形成适合轮轨接触的轨头形面,去除钢轨表面脱碳层和施工造成的轨面伤损,车轮走行光带居中,提高轨道的平顺性。
二、钢轨打磨方式的对比
秦沈线新轨打磨程序:①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45°~33°重叠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增加切削量打磨车轮与钢轨内侧作用边的接触部位。②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44°~22°均匀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打磨钢轨内侧作用边,并且比对①号打磨模式扩大角度和进行圆顺。③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23°~0°均匀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连接②号打磨模式扩大打磨面积到0°,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小或增加打磨功率以达到最佳光带效果。④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0°~负22°均匀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连接③号打磨模式完成整个钢轨打磨,以上4种打磨模式打磨后即完成钢轨基本打磨,打磨时打磨速度(12-14km/h),打磨功率(11-13kw),根据打磨地点钢轨实际情况增减,使其达到最佳打磨效果。⑤号打磨模式:不设固定打磨模式。根据钢轨本身硬度等不同的特殊性,针对钢轨打磨4遍后出现的不圆顺等情况进行第5遍完善性打磨,具体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打磨模式,特殊情况可现场临时编排打磨模式进行打磨。由此可见,秦沈线钢轨打磨,在轨距角R13部位打得较多。
高速铁路钢轨的打磨程序:高速铁路钢轨的打磨不同于重载铁路,也不同于既有繁忙干线,其作用不同,周期和打磨方式也不同。
对我国高速铁路而言,通过预打磨形成轮轨匹配的合理的钢轨形面后,可以采用轨头全廓面打磨,提高平顺性,减少噪音,其打磨周期可以按通过总重3000-6000万吨1次。每次4-6遍。严格要求表面
日本高速铁路钢轨的打磨:通过预打磨改善行车条件,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减少噪音;周期一般不更换钢轨后1年内必须打磨;住宅密集区1年或3000万吨打磨一次,其次按居民相对密度分为3000万吨-6000万吨打磨1次;每次打磨4-6遍;
德国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每4年1次;
法国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根据轨面伤损情况决定;
三、我段配合打磨施工的安排
我段在近几年的打磨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与打磨队沟通,对不同区段制订不同的打磨方案,本着立足实际、质量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钢轨打磨施工开始前一周,由技术科组织各车间对打磨地段钢轨波磨深度、肥边厚度等情况进行检查测量,在每股钢轨每公里设置不少于10个测量点,测量点要均匀分布,并做好标记,测量数据及时提供给打磨队,打磨队根据所提供资料,协商后确定打磨方式及打磨遍数。各线路车间在施工前要及时整治低接头、钢轨错牙等钢轨病害,对焊接接头轨面平直度进行检查,当焊接接头平直度超过+0.5mm/m时,应采用小型打磨设备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
打磨施工前应清除道床和轨道边易燃物品,避免打磨施工时引起火灾。打磨车作业区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足够灭火人员,发生险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情蔓延,如果打磨地段存在较大隐患,应提前做好防火措施和灭火准备。双线地段打磨车作业时邻线作业人员要停止作业,注意保护眼睛和人身安全。打磨施工中,每打磨一遍都要加强对打磨效果的现场检查与反馈,及时通过驻队人员与打磨队沟通每一遍的打磨效果,以便及时改变打磨模式,为有效消灭钢轨病害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铺设时间短、状态较好的钢轨,如下图所示
图4 直线区段轮轨接触光带
为了形成预打磨廓面以及保证打磨后轨面的粗糙度,对48磨头的打磨车,通常需要3遍左右,具体打模方式为:第一遍重点内侧轨距角(40°-10°),第二遍内外侧,第三遍轨顶面,
图5 打磨后车轮走行光带居中,宽度25~40mm
针对状态较差、肥边严重的钢轨,如下图所示
图6 陇海线下行593+950(打磨前)
为了消除钢轨顶面严重的波磨及内侧钢轨肥边,尽可能恢复钢轨标准断面,通常需要4-6遍左右,具体打磨方式为:第一遍33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45°重叠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增加切削量,打磨钢轨内侧作用边肥边。第二遍2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44°~22°均匀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打磨钢轨内侧作用边,并且比对33号打磨模式扩大角度和进行圆顺,在钢轨顶面形成25-30mm宽的光带,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该模式的打磨数量,第三遍15号打磨模式:角度排列从23°~0°均匀分配24个砂轮,主要目的是连接2号打磨模式扩大打磨面积到0°,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小或增加打磨功率以达到最佳光带效果。第四遍打磨模式:不设固定打磨模式。根据钢轨本身病害及硬度等不同的特殊性,针对钢轨打磨后出现的不圆顺等情况进行完善性打磨,打磨时打磨速度(15-20km/h),打磨功率(13-15kw),根据打磨地点钢轨实际情况增减,使其达到最佳打磨效果。具体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打磨模式,特殊情况可现场临时编排打磨模式进行打磨。
图7 陇海线下行593+950(第1遍后)
图8 打磨后车轮走行光带居中,宽度25~40mm
四、打磨的检验和验收
采用廓面仪对打磨廓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打磨廓面设计要求。采用轨头廓面模板,确定钢轨打磨后车轮走行光带宽度是否在20~30mm之间,光带是否严格居中。打磨后焊头平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轨顶面垂直方向小于等于0.2mm/1m。打磨面的粗糙度小于10µm。磨面宽度应达到以下要求:轨距角圆弧R13~R80处≤4mm,R80处≤7mm,R300处≤10mm,从打磨区域向非打磨区域的过渡要平滑无台阶。钢轨轨面应无连续的发蓝带,轨头轨面浑然一体 ,打磨后车轮走行光带必须居中。
五、结束语
随着列车的提速和车流密度的加大,不但对轨道几何尺寸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钢轨的平顺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既有线的现状而言,单靠保养车间的钢轨修理远远不能满足钢轨平顺性的要求,对此类病害也没有良医妙药,因此合理安排大机维修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按照打磨早、打磨小、周期长的规律,把线路换轨大修、线路维修和钢轨打磨车有机结合起来,线路大修、大机捣固和钢轨预防性打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维修工作量,相应节约生产成本,延长质量领储备期,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而且对及时消除钢轨病害、提高轨道平顺性和线路质量非常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