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的轧制缺陷
大约有下列10种缺陷:
(1) 轧痕。轧痕是钢轨在热轧过程中,由于轧辊上粘有氧化铁皮或孔型掉肉,而在钢轨表面形成的凹坑或凸起。轧痕一般呈规律性地分布在轧件同一部位上,其间隔长度大约等于轧辊粘氧化铁皮处或掉肉处辊子圆周长的ll倍。轧痕可“出现在轧件的任何表面部位,具体轧痕形态可参见图1。
图1 轧痕
(2) 结疤。钢轨结疤是在冶炼浇铸过程中,飞溅钢液的急冷后,镶在钢锭、钢坯或钢材表面上的一种呈片状的表面缺陷。结疤大多数与母体相连,随着轧件的压缩和延伸,结疤在钢轨表面呈一端开放型贴附,金相检验结疤下面基体表面常有脱碳现象。
(3) 折叠。折叠是因轧制不良所造成的一种钢材表面缺陷,其形貌酷似裂纹。折叠多是因孔型设计不当或轧机调整不当先造成耳子,再经轧制将耳子压平后形成的。有的折叠是由于钢坯表面存在裂纹或轧件被导卫板刮伤,在其深宽比小于l:4时,再经进一步轧制而形成折叠。
(4) 耳子。耳子多因孔型设计不当或孔型调整不当,使部分金属从iL型内漏过,充满到孔型外轧辊辊缝处,形成一条通长性等宽的凸起,这个凸起破坏了轧件轮廓的正确性。耳子形态如图2所示。
图2 耳子
(5) 底裂。底裂是指出现在钢轨底部的纵向裂纹。通过底裂处的金相检验发现裂纹处两侧有脱碳,其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产生底裂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冶炼浇铸不正常,铸速过快、铸温过低造成钢坯表面裂纹,再经轧制后不能焊合瓜在轨底形成一条纵向裂纹;二是孔型在相当于轨底部位处过度磨损形成尖棱凸起或导卫板在相应处磨损,使轧件表面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形成一种呈纵向的裂纹。带有裂纹的轧件经多次轧制一般也不能使裂纹焊合,这种裂纹经酸洗后比本体颜色略深。
(6) 缩孔。缩孔是在冶炼浇铸过程中在钢锭或钢坯内部因冷却收缩而形成的窄洞,其周围存在夹杂、偏析和夹层。通常缩孔应在轧制后被切除干净。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切除不净的现象,而使缩}L继续保留在钢轨上。经多次压轧,在轨媵上缩孔多呈现为平行于腰部的裂纹,这种裂纹常常会扩大发展成腰劈裂。
(7) 氢裂。氲裂是因为冶炼及浇铸过程不正常,造成钢中氢含量过大,钢坯被轧制成钢轨后,在钢轨内部形成的微小散粒状裂纹。这种裂纹通常分布在轨头踏面以下10~30mm深处。
(8) 轨头垂直裂纹。轨头垂直裂纹是指发生在钢轨头中间垂直于轨头踏面的内部裂纹。这种裂纹或条纹常常扩展到轨头踏面。
(9) 水平裂纹。轨头水平裂纹是一种存在于轨头内部的水平渐近的平面缺陷,通常发生在距钢轨踏面下635mm深处,在它扩展到轨头侧面时.呈一种线性裂纹状态。
(10) 复合型裂纹。复合型裂纹是指一种发生在轨头垂直面内的裂纹经向上或向卜扩展后造成钢轨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断裂,其断口呈光滑、光亮或暗斑状,但无裂纹核心。这种裂纹主要是由于内部裂纹及夹杂物引起钢轨出现水平及垂直断裂。这种缺陷可能在同一支钢轨上出现多次,在其断开之前没有任何可见缺陷出现,直到出现完全折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