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条 成段全断面破底清筛、成段边坡清筛,应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并应连续安排施工天窗。
第4.1.2条 成段全断面破底清筛、成段边坡清筛前,应根据既有线路情况和清筛施工要求预卸足够的道砟,清筛后应及时补砟,按标准堆高砟肩、恢复道床断面,以尽快恢复无缝线路稳定性。道床翻浆地段、成组更换道岔和岔枕时,应全部更换为新道砟。
第4.1.3条 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采用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或成段边坡清筛,当预测施工轨温超过表4.1.3轨温条件时,线路清筛前必须进行应力放散,放散轨温应满足施工期间作业安全要求;清筛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重新锁定,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
混凝土枕地段无缝线路清筛作业轨温条件(℃) 表4.1.3
线路平面 | 400m≤R≤2000m | 直线及R>2000m |
作业轨温范围 | ±10 |
②300m≤R<400m曲线地段清筛作业应单独设计。
第4.1.4条 清筛作业前,拆除当天计划清筛地段内影响机械作业的障碍物。
第4.1.5条 清筛机、配砟整形车、捣固车、动力稳定车作业应采取流水作业方法,使道床在清筛后及时得到补砟、捣固和稳定,使线路尽快达到放行列车的条件。
第4.1.6条 边坡清筛作业的技术要求。
一、边坡清筛最大挖掘宽度2800mm(距线路中心),轨枕端至挖掘斗间应保持100mm距离。
二、最大挖掘深度应距轨面下900mm。
三、只进行边坡清筛时,不得使用松砟器。
第二节 更换道岔施工作业
第4.2.1条 更换道岔施工主要包括:道岔运输与吊装、道岔测设与预铺、道岔更换。
第4.2.2条 道岔运输与吊装。
一、尖轨与基本轨组件、辙叉组件、配轨、轨排等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塑性变形。
二、道岔吊装、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得损伤、污染道岔组件和零部件。
三、码放尖轨与基本轨组件、辙叉组件、配轨、轨排的场地应坚实平整,道岔钢轨件分类存放。
第4.2.3条 道岔测设与预铺。
一、原位更换同型号道岔前,应核实新、旧道岔的接口和主要尺寸;更换不同型号道岔前,应对道岔铺设位置和影响范围进行测量。
二、道岔应在铺设岔位附近或铺设基地进行预铺,道岔上道前应对道岔预铺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4.2.4条 道岔更换。
一、清筛深度一般不小于300mm,并整平道床。
二、无缝道岔锁定。
1.侧线和渡线应锁定,锁定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小于75 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50 m;若侧线在近距离内(不到50m)有邻线道岔,则应加强邻线道岔的锁定。
2.无缝道岔与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
3.左右两股尖轨应方正,相错量不超过10mm。在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限位器要求居中,焊联前测量,尖轨限位器两侧间隙值允许偏差±1.0 mm。
4.铺设上道后,应及时测量铺设轨温、锁定轨温,并作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标记。
5.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伸缩位移、可动心轨尖端伸缩位移应满足要求,超过允许值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防止转换卡阻。
第三节 大修列车换轨换枕施工作业
第4.3.1条 在电气化铁路进行换轨、换枕作业时接触网必须停电。
第4.3.2条 大修列车更换钢轨、轨枕作业前,应清除影响大修列车作业的各种障碍物。
第4.3.3条 对已换轨换枕的线路,立即组织配砟整形车、捣固车、动力稳定车进行线路整理作业,使线路尽快达到放行列车条件。
第4.3.4条 无缝线路地段,作业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
第四节 铺设无缝线路施工作业
第4.4.1条 铺设无缝线路按流程包括焊接、装卸、运输、换轨、整修等主要作业。
第4.4.2条 轨条装、运、卸。
一、轨条装、运、卸作业严禁摔、撞,防止扭曲、翻倒,以免造成损伤和硬弯。
二、轨条装车时,应根据长轨列车运行途中线路的平面条件,严格控制轨条端头与长轨列车承轨横梁间的距离,防止运行途中轨条端头顶、撞横梁,并安装好间隔铁和分层紧固约束装置,防止轨条前后串动和左右摆动。
三、长轨列车运行必须执行有关规定,防止紧急制动,并应由专人负责,做好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工作,确保运行安全。一旦使用紧急制动,应在前方车站停车,随车作业人员应对长轨列车状态和长轨装载状态进行全面检查。
四、卸轨前应整平砟肩、清除障碍物,轨条应卸在轨枕端头外,并采取措施防止侵入限界。
第4.4.3条 现场焊接。
一、焊接宜采用具有拉伸、保压功能的焊接设备。
二、焊接作业轨温应不低于0℃,且应避免大风和雨雪等不良天气,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放行列车时,焊缝温度应低于300℃。
三、现场焊接应对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并及时进行探伤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焊头,必须锯切重焊。
第4.4.4条 铺轨前的准备。
一、撤除调高垫板,严重锈蚀螺旋道钉改锚,整修线路。
二、铺设无缝线路前,必须埋设位移观测桩,并使其牢固、可靠。
三、施工前应拨顺并串动轨条,放散初始应力。
四、散布并连接缓冲区钢轨,备齐换轨终端龙口轨和钢轨切割工具。
五、散布扣件。
第4.4.5条 轨条铺设。
一、应使用换轨车铺设轨条,从轨条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拨入。
二、铺设无缝线路必须将轨条置于滚筒上,并配合撞轨确保锁定轨温均匀,低温铺设时应用拉伸器张拉轨条。
三、准确确定无缝线路施工锁定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施工锁定轨温取轨条始端入槽和终端入槽时轨温的平均值;如果施工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含轨条始端入槽或终端入槽时的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无缝线路铺设后必须进行应力放散或调整,并重新锁定。低温铺设采用拉伸器张拉轨条时,取作业轨温和拉伸量换算轨温之和。
四、严禁采用氧炔焰切割钢轨进行合龙。
五、左右两股轨条锁定轨温差应满足规定要求。
六、无缝线路锁定后,应立即做好位移观测标记,并观测位移。同时在钢轨外侧腹部,注明锁定日期和锁定轨温,并做好记录。
七、调整轨距,复紧接头及扣件螺栓,接头螺栓扭矩达到900~1100 N·m,扣件安装齐全、正确、符合要求;复紧轨距杆;加固防爬设备;特殊设计的桥上,应检查扣件螺栓扭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八、使用撞轨器不得造成钢轨机械损伤。
第4.4.6条 铺设跨区间和区间无缝线路。
跨区间和区间无缝线路应按单元轨节长度依次分段铺设: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及以下时采用连入法铺设,轨温高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插入法铺设。
一、连入法铺设
1.换轨作业中,将新铺单元轨节的始端与已铺相邻单元轨节的终端直接焊联。
2.低温换轨作业中,轨条入槽后应先拉伸,使锁定轨温达到设计要求再进行焊接。
3.电气化区段如采用不停电换轨作业方法,使用待铺单元轨节作为接触网的临时回流通道时,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处必须设置临时连接线。
二、插入法铺设
1.换轨作业中,在新铺单元轨节与已铺相邻单元轨节之间,铺设临时缓冲轨。
2.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先放散应力,然后与插入轨焊接,使锁定轨温符合设计要求。
3.焊接后,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插入段前后各100 m范围的钢轨温度应力。
第五节 换铺轨排施工作业
第4.5.1条 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对铺轨排列车运行的径路限界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采取临时措施。
第4.5.2条 运送轨排的路用列车应限速运行,并加强对轨排层数的控制和轨排的锁定,同时应由专人负责,切实做好铺轨排列车的运行监护和停车检查工作,确保运行安全。
第4.5.3条 在R≤400m的曲线上铺设轨排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叠层轨排偏移倾倒。
第4.5.4条 使用龙门架换铺轨排施工,远离基地施工时,龙门架应在就近车站甩挂,以确保铺轨排列车安全。
第4.5.5条 线路开通前,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整修线路,经检查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开通线路。线路开通后逐步提高行车速度,保证行车安全。
第六节 起道捣固、垫砟和垫板作业
第4.6.1条 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维修作业时,应拆除所有调高垫板,全面起道,全面捣固。
采用小型养路机械时,可根据线路状态重点起道,全面捣固。
第4.6.2条 混凝土宽枕线路起道作业,应采用枕下垫砟和枕上垫板相结合的方法。
第4.6.3条 垫砟起道应具备的条件:
一、混凝土宽枕线路。
二、路基稳定,无翻浆。
三、道床较稳定,局部下沉量较小。
四、当轨下调高垫板厚度达到10 mm,或连续3根及以上宽枕调高垫板厚度达到8~10mm,使用调高扣件时调高垫板厚度达到20mm。
五、垫砟使用的道砟应符合第3.3.3条的规定。
第4.6.4条 垫砟起道时,一次垫入的厚度不得超过20mm,抬起高度不得超过50mm,两台起道机应同起同落。垫砟作业每撬长度不得超过6根枕,并随垫随填,夯实道床。
第4.6.5条 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满足: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线路不应大于1.0‰,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线路不应大于0.8‰。
第4.6.6条 调高垫板应垫在橡胶垫板与轨枕顶面之间,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0mm。使用调高扣件的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3块,总厚度不得超过20mm(大调高量扣件除外)。
第七节 拨道和改道作业
第4.7.1条 线路直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目测方法拨正。曲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绳正法测量、计算与拨正。如需改变曲线头尾位置、缓和曲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应用仪器测量改动。
第4.7.2条 用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
一、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应事先拨正;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拨正。
二、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设置1个测点(曲线头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三、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的正矢,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四、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五、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第4.7.3条 改道时,木枕地段应使铁垫板外肩靠贴轨底边;混凝土枕地段应调整不同号码扣板、轨距挡板、挡板座。同时应修理和更换不良扣件。
螺纹道钉改道时,应用木塞填满钉孔,钻孔后旋入道钉,严禁锤击螺纹道钉。
改道的前后作业程序应紧密衔接,应按改道量将钢轨拨正,严禁利用道钉或扣件挤动钢轨。
第4.7.4条 在道岔转辙部分改道时,应将曲股基本轨弯折尺寸和尖轨侧弯整修好。在辙叉部分改道时,应处理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和翼轨、护轨轮缘槽宽度之间的关系,应用打磨钢轨肥边和间隔铁加垫片等方法调整好轮缘槽宽度。
第4.7.5条 凡有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常备轨亦应保持顺直。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于25 ℃。
矫直钢轨前,应测量确认硬弯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确定矫直点和矫直量,避免矫后硬弯复原或产生新弯。矫直钢轨时,应防止钢轨扭曲。矫直钢轨后用1 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0.5 mm;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0.3mm。
第八节 无缝线路维修作业
第4.8.1条 无缝线路地段应根据季节特点、锁定轨温和线路状态,合理安排全年维修计划。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应安排锁定轨温较低或薄弱地段进行维修;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应安排锁定轨温较高地段进行维修。
第4.8.2条 高温时段不应安排影响线路稳定的作业。如必须进行维修作业时,应有计划地先放散后作业,并适时重新做好放散和锁定线路工作。临时补修,可采取调整作业时段的办法进行。
高温季节可安排矫直钢轨硬弯、钢轨打磨、焊补等作业。
在较低温度下,如需更换钢轨或夹板,可采用钢轨拉伸器进行。
第4.8.3条 无缝线路维修计划,宜以单元轨节为单位安排作业。
第4.8.4条 进行无缝线路作业时,必须掌握轨温,观测钢轨位移,分析锁定轨温变化,按实际锁定轨温,根据作业轨温条件进行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制度,并注意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在作业地段按需要备足道砟;
二、起道前应先拨正线路方向;
三、起、拨道器不得安放在铝热焊缝及胶接绝缘接头处;
四、扒开的道床应及时回填、夯实。
第4.8.5条 胀轨跑道的防治和处理,按《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执行。
第4.8.6条 无缝线路作业,必须遵守下列作业轨温条件:
一、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地段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见表4.8.6-1和表4.8.6-2。
二、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地段无缝线路,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30 ℃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
三、木枕地段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按表4.8.6-1和表4.8.6-2规定减5 ℃,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20 ℃以下时,禁止在伸缩区和缓冲区进行维修作业。
混凝土枕地段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 表4.8.6-1
作业项目 及作业量 线路条件 |
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25 m,起道高度不超过30 mm,拨道量不超过10 mm | 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50 m,起道高度不超过40 mm,拨道量不超过20 mm | 扒道床、起道、拨道与普通线路相同 |
直线及R≥2000 m | +20 ℃ |
+15 ℃ -20 ℃ |
±10 ℃ |
800 m≤R<2000 m |
+15 ℃ -20 ℃ |
+10 ℃ -15 ℃ |
±5 ℃ |
300 m≤R<800 m |
+10 ℃ -15 ℃ |
+5 ℃ -10 ℃ |
— |
序号 | 作业项目 | 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 | ||||
-20 ℃ 以下 |
-20 ℃~ -10 ℃ |
-10 ℃~ +10 ℃以内 |
+10 ℃~ +20 ℃ |
+20 ℃ 以上 |
||
1 | 改道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禁止 |
2 | 松动防爬设备 | 同时松动不超过25 m | 同时松动不超过25 m | 与普通线路同 | 同时松动不超过12.5 m | 禁止 |
3 | 更换扣件或涂油 | 隔二松一,流水作业 | 隔二松一,流水作业 | 隔二松一,流水作业 | 隔二松一,流水作业 | 禁止 |
4 | 方正轨枕 | 当日连续方正不超过2根 | 隔二方一,方正后捣固,恢复道床,逐根进行(配合起道除外) | 与普通线路同 | 隔二方一,方正后捣固,恢复道床,逐根进行(配合起道除外) | 禁止 |
5 | 更换轨枕 | 当日不连续更换 | 当日连续更换不超过2根(配合起道除外) | 与普通线路同 | 当日连续更换不超过2根(配合起道除外) | 禁止 |
6 | 更换接头螺栓或涂油 | 禁止 | 逐一进行 | 逐一进行 | 逐一进行 | 禁止 |
7 | 更换钢轨或夹板 | 禁止 | 禁止 | 与普通线路同 | 禁止 | 禁止 |
8 | 不破底清筛道床 | 逐孔倒筛夯实 | 逐孔倒筛夯实 | 逐孔倒筛夯实 | 逐孔倒筛夯实 | 禁止 |
9 | 处理翻浆冒泥(不超过5孔)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禁止 | 禁止 |
10 | 矫直硬弯钢轨 | 禁止 | 禁止 | 禁止 | 与普通线路同 | 与普通线路同 |
11 | 更换胶接绝缘接头 | 禁止 | 禁止 | 拧紧两端各50m范围扣件后,再进行更换 | 禁止 | 禁止 |
四、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 m范围内进行影响线路稳定的作业时,作业轨温范围为实际锁定轨温±10 ℃。
五、采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有关起道量、拨道量及相应作业轨温条件按照表4.8.6-1规定执行。
第4.8.7条 每年春、秋季应在允许作业轨温范围内逐段整修扣件及接头螺栓,整修不良绝缘接头,对接头螺栓及扣件进行除垢涂油,并复紧至达到规定标准。使用长效油脂时,按油脂实际有效期安排除垢涂油工作。
第4.8.8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滚筒配合撞轨法,或滚筒结合拉伸配合撞轨法。
应力放散前,应在单元轨拉伸端及每隔100m左右设一位移观测点以观测钢轨纵向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单元轨两端、中部各设置1处轨温观测点。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各轨温观测点的观测值平均结果作为作业轨温,根据锁定轨温准确计算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量并作标记。应力放散时,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应达到标记处,容许偏差为±1mm。锁定轨温应准确。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
第4.8.9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调整施工前,应制订施工计划及安全措施,组织人力,备齐料具,充分做好施工准备。
第4.8.10条 无缝线路钢轨重伤和折断的处理。
一、钢轨重伤处理
发现钢轨重伤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1.钢轨核伤和焊缝重伤可加固处理,并在适宜温度及时进行永久处理;在实施永久处理前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发展时,应按照钢轨折断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2.裂纹和可能引起轨头揭盖的重伤,应按照钢轨折断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3.其他重伤可采取修理或焊复方法处理,处理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限速措施。
二、钢轨折断处理
发现钢轨折断的处理,按《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执行。
三、道岔内钢轨折断紧急处理
发生道岔尖轨、基本轨、心轨或翼轨折断时应立即封锁线路,进行紧急处理。
1.断缝位于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密贴段范围外,且能加固时,处理方法和放行列车条件同钢轨折断处理。
2.断缝位于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密贴段范围以外不能加固或断缝位于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密贴范围内,且直股或曲股之一可单独放行列车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认道岔开向,工务紧固,电务确认尖轨及心轨密贴状态,道岔应现场加锁或控制台单锁(具体加锁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限速放行列车,并派人看守、检查、确认;直股和曲股均不能放行列车时,应进行永久处理。
第4.8.11条 应加强胶接绝缘接头的养护,做好胶接绝缘接头前后轨枕捣固、扣件紧固和轨端肥边打磨工作,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一、胶层及端板破损。
二、扣件与夹板或螺栓可能接触、轨底道砟堆积过高等。
三、轨端出现肥边。
四、有漏电现象时。
胶接绝缘接头拉开时,应立即复紧两端各50 m线路的扣件,限速不超过160 km/h,并及时进行永久处理。发现绝缘失效时,应及时进行临时处理并在温度适宜时进行永久处理。
第4.8.12条 无缝道岔的辙叉、尖轨及钢轨伤损需要更换时,如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可采用冻结接头进行临时处理,并尽快恢复原结构。
第4.8.13条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设计文件规定,保持扣件布置方式和拧紧程度。
二、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10℃~-20 ℃范围内进行,起道量不应超过60 mm。
三、成段更换、方正桥枕等需要起道作业时,应在实际锁定轨温+5℃~-15 ℃范围内进行。
四、对桥上钢轨焊缝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应及时处理。
五、桥上无缝线路应定期测量轨条的位移量,并做好记录。固定区位移量超过10mm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九节 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作业
第4.9.1条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捣固维修作业时,应组织捣固车、动力稳定车、配砟整形车联合施工。
第4.9.2条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无缝线路地段作业,应避开高温时段。
第4.9.3条 捣固车一次起道量不宜超过50 mm,起道量超过50 mm时应分次起道捣固;一次拨道量不宜超过80 mm,曲线地段上挑、下压量应尽量接近。每次作业后应进行道床动力稳定。
第4.9.4条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维修前,工务段应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测设和优化,做好维修方案设计,并向工务机械段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工务段应做好补充道砟、更换伤损胶垫和撤除作业地段调高垫板、道口铺面、有砟桥上影响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护轨等工作。工务机械段在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对,作业中应根据核准的资料做好起道、拨道、捣固和夯拍工作。
第4.9.5条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18次/min,连续式双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22次/min,连续式三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20次/min。对桥头、道口、钢轨接头4根轨枕等薄弱处所,应按照工务段标记增加捣固次数。
第十节 调整轨缝作业
第4.10.1条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前应对成段轨缝尺寸是否符合第3.6.8条的规定进行检查。日常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根据计算确定。
第4.10.2条 轨缝应保持均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调整:
一、原设置的轨缝不符合第3.6.8条的规定。
二、轨缝严重不均匀。
三、线路爬行量超过20 mm。
四、轨温在第3.6.7条规定的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出现连续3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第4.10.3条 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 ℃地区的25 m钢轨地段,应在春、秋季节调整轨缝,通过放散钢轨温度力,将轨缝调整均匀,避免在炎热季节过早地出现瞎缝,在严寒季节过早地出现大轨缝。
第4.10.4条 成段调整轨缝时,应先调查计算,确定每根钢轨的串动方向和串动量,编制分段作业计划。如因配轨不当,接头相错量较大时,应按第3.6.4条的规定调配钢轨,不得用增减轨缝尺寸的方法调整接头相错量。
第十一节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作业
第4.11.1条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直、曲股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道岔维修应使用机械捣固,加强接头、辙叉、尖轨弹性可弯段等部位和钢枕及其前后岔枕的道床捣固。
第4.11.2条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不宜采用垫板作业。
第4.11.3条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改道作业,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挡块的方法进行。严禁在木岔枕上用改螺纹道钉孔的方法改道。
第4.11.4条 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应保持弹条扣件和接头螺栓的扭矩,加强尖轨跟端及可动心轨辙叉前后钢轨接头的锁定,加强尖轨限位器间隔尺寸、可动心轨辙叉尖趾距离的检查、维修,确保尖轨和可动心轨辙叉的正常使用。
第4.11.5条 日常应加强可动心轨辙叉道岔下列各部件的检查、维修:
一、防松螺母的位置、扭矩和上下螺母间隙。
二、滑床板及护轨垫板的弹片、弹片销钉、短心轨转向轴线顶铁的位置、方向和间隙。
三、钢枕的位置、钢枕塑料垫板及胶垫的位置、钢枕立柱螺栓的扭矩、钢枕上垫板的位置。
四、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的扭矩。
第4.11.6条 调节器养护维修作业
一、 应加强调节器养护维修,使其保持尖轨锁定、基本轨可伸缩状态,防止尖轨爬行或基本轨异常伸缩。
二、 调节器所有螺栓扭矩应达到设计要求;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50~100m范围内钢轨的锁定,该范围内如有小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按照设计扭矩拧紧。
三、不得对基本轨、尖轨和其所焊联的钢轨进行张拉或顶推作业。
四、定期观测并分析基本轨伸缩量、焊缝位置与气温关系,发现伸缩故障应及时消除。
五、及时打磨尖轨或基本轨肥边。
六、 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偏差超过1mm,无降低段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七、 焊接接头质量应满足相关规定。
八、每季对基本轨轨撑螺栓、尖轨轨撑扣件涂油一次;不得对尖轨轨撑贴合面和台板顶面进行涂油或使油污落入。
九、调节器轨件伤损标准及处理同道岔。
十、梁端伸缩装置按相关规定维护。
十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护轨:
1.护轨与尖轨(基本轨)间净距偏差超过10mm;
2.护轨高于尖轨(基本轨)5mm或低于尖轨(基本轨)25mm。
第十二节 钢轨维护作业
第4.12.1条 钢轨维护作业应运用钢轨保护技术,改善轮轨关系,延长钢轨使用寿命。钢轨打磨作业应按照以预防性打磨为主、修理性打磨为辅的原则,采用钢轨打磨列车与小型打磨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钢轨廓形检测、设计,制订针对性的预防修方案,按周期进行钢轨打磨,达到目标廓形,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减缓或避免各类钢轨病害的产生和发展。
第4.12.2条 对线路上钢轨光带不良、波浪形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形磨耗、焊缝凹陷及鱼鳞裂纹等病害,应使用打磨列车或小型打磨机进行打磨。对于马鞍形磨耗、焊缝凹陷应先采用小型打磨机打磨后,再安排打磨列车打磨。
对接头和绝缘接头轨端肥边,应及时整修处理。固定型辙叉及可动心轨顶面不平顺,尖轨、固定型辙叉、可动心轨和翼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出现肥边,应打磨整修。钢轨肥边不得采用等离子设备进行切割。
第4.12.3条 钢轨打磨列车打磨作业要求。
一、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10Mt通过总质量。钢轨预打磨,应合理确定打磨遍数,一次打磨到位,钢轨顶面打磨量宜为0.2~0.3mm。
二、钢轨预防性打磨廓形宜根据钢轨表面状态、轮轨接触情况综合设计。预防性打磨钢轨顶面切削量一般不大于0.3mm。根据钢轨廓形和表面状态的观测数据,结合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伤损确定合适的打磨周期。直线及半径大于1200m曲线地段,一般100Mt通过总质量打磨一次(含多遍,达到设计廓形为止)。半径不大于1200m曲线地段,每30~50Mt打磨一次,侧磨、伤损严重地段可适当缩短打磨周期。
三、疲劳裂纹、剥离掉块、波磨深度或肥边宽度超过0.3mm等伤损时应进行修理性打磨(或铣磨)。钢轨修理性打磨方案应根据波磨、鱼鳞裂纹等表面伤损程度及轮轨接触情况确定,打磨后应保证伤损得到消除。
四、采用钢轨打磨列车打磨作业,如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捣固作业时间相近时,宜安排在捣固作业后进行。
五、打磨前应调查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采用钢轨廓形仪或廓形模板测量,根据钢轨表面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情况,结合设计廓形制订打磨方案。波磨地段在修理性打磨或更换新轨后,应按特殊设计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打磨。大型养路机械打磨过程中,应及时对打磨后效果进行测量分析,及时调整打磨方案,确保按设计廓形打磨到位。
六、打(铣)磨列车对成段钢轨或整组道岔(调节器)进行修理;小型钢轨打磨机对焊缝、道岔(调节器)打磨列车打磨受限区等进行打磨修理,并做好廓形平顺连接,严禁使用手砂轮打磨。对于成段钢轨表面伤损深度大于0.5mm,宜采用铣磨车作业。
七、大型养路机械打磨前,应提前对焊接接头平直度进行检查,若平直度超出+0.5mm/1m时,应采用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打磨后平直度应控制在+0.1~+0.3mm/1m范围内。
八、工务段应加强钢轨表面状态日常检查,发现钢轨顶面光带不良,接头和绝缘接头轨端肥边、固定型辙叉及可动心轨顶面不平顺以及尖轨、固定型辙叉、可动心轨和翼轨工作边、尖轨非工作边肥边,应及时安排打磨和处理。
九、打磨面最大宽度,轨头顶面中心线两侧各10mm区域内为10mm,轨头顶面中心线两侧各10~25mm区域内为7mm,其余区域为5mm。
第4.12.4条 钢轨打磨作业质量应符合钢轨打磨作业验收标准要求。
第4.12.5条 高锰钢辙叉以及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经探伤确认内部无伤损且表面未达到重伤的普通线路钢轨轨端可进行焊补,焊补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和相关标准进行。
第4.12.6条 焊缝和新钢轨不应焊补。
第4.12.7条 除钢轨焊补作业外,不应在钢轨的任何部位实施引弧、电弧焊、电阻点焊、黄铜钎焊等作业。确需焊接时,须通过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部门同意。
第4.12.8条 对于侧面磨耗速率较大、半径较小的曲线以及磨耗严重的道岔曲尖轨、导曲轨等采用干式润滑剂进行钢轨侧面润滑;并可采用摩擦系数调节剂控制钢轨顶面摩擦系数。用于钢轨侧面润滑的润滑材料不得涂覆到钢轨顶面。
第十三节 冻害垫板作业
第4.13.1条 线路、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作业时,在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应为: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线路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600倍,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线路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1200倍,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1600倍;在其他站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400倍。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10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辙叉及转辙部分不得有变坡点。
第4.13.2条 冻害垫板的类型和尺寸。
一、顺垫板——无铁垫板地段,长度为200 mm,宽度与轨底相同,厚度分为3mm、6mm、9mm、12mm、15mm等5种。有铁垫板地段冻起高度不超过6 mm时,可使用厚度为3mm、6 mm的顺垫板在铁垫板上顺垫。
二、横垫板——有铁垫板时,宽度为150 mm;无铁垫板时,宽度为200 mm。厚度和长度如下:
1.小型垫板的厚度分为6mm、9mm、12mm、15mm、18mm、21 mm等6种,长度与铁垫板相同;
2.中型垫板的厚度分为25mm、30mm、40mm、50 mm等4种,长度为300 mm;
3.大型垫板的厚度分为40mm、50mm、60mm、70mm、80mm、90 mm等6种,长度为400 mm;
4.通长垫板的厚度分为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 mm等7种,长度为2300 mm。
第4.13.3条 冻害垫板及道钉的使用条件如表4.13.3的规定。
冻害垫板及道钉使用条件 表4.13.3
冻起 高度 (mm) |
线路条件 | 冻害垫板类型 |
道钉 长度 (mm) |
安全道钉 |
每节12.5 m 钢轨使用通长垫板数量 |
附注 | |
长度 (mm) |
钉法 | ||||||
25及以下 | 直线和曲线 | 顺垫板和小型垫板 | 165 | — | — | — | |
26~50 | 直线和R≥1500 m的曲线 | 中型垫板 |
185 205 |
165 | 每隔1根木枕 | — | 垫板厚度不足30 mm,可不使用安全道钉 |
R<1500 m的曲线 | 中型垫板 |
185 205 |
165 | 每根木枕 | — | ||
51~75 | 直线和R≥1500 m的曲线 | 大型垫板 |
205 230 |
165 | 每隔1根木枕 | — | |
R<1500 m的曲线 | 大型和通长垫板 |
205 230 |
165 | 每根木枕 | 接头处2块,中间部分3块 | ||
76~90 | 直线和R≥1500 m的曲线 | 大型和通长垫板 |
230 255 |
165 | 每根木枕 | 接头处2块,中间部分4块 | |
R<1500 m的曲线 | 大型和通长垫板 |
230 255 |
165 | 每根木枕 | 接头处2块,中间部分5块 | ||
90以上 | 直线和曲线 | 通长垫板 |
255 280 |
230 | 每根木枕 | 每根木枕1块 |
第4.13.4条 顺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5 mm;横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3块,较厚的垫板应放在下层。
第4.13.5条 混凝土枕线路冻害地段,在冻结前,应有计划地撤出调高垫板进行捣固。在冻结后,冻起高度不超过15 mm地段,可用调高垫板整修。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5 mm(丝扣不足的螺旋道钉除外)。
混凝土枕地段发生15 mm以上冻害时,可采用调高扣件,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3块。
超过15 mm冻害地段的维修方法和作业要求,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对冻害必须有计划地尽早进行整治。
第4.13.6条 冻害回落时,应及时撤出或调整冻害(调高)垫板,做好顺坡,保持轨道几何不平顺在日常保持容许偏差限度以内。
木枕地段在冬季垫入的全部垫板和混凝土枕地段总厚度超过10 mm的垫板,应在线路解冻后及时撤出。
第十四节 无砟轨道精调整理作业
第4.14.1条 无砟轨道精调整理前,CPⅢ控制点应经复测、评估合格。轨道静态调整应通过全站仪自由设站,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以下简称轨道测量仪)进行检测,确定轨道几何形位调整量。轨道精调整理应符合铁路无缝线路作业的相关规定。
第4.14.2条 无砟轨道精调前准备工作。
一、检查轨道测量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
二、根据轨道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三、测量前检查轨道应具备以下条件:
1.钢轨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2.扣件应安装正确,弹条与轨距挡板应密贴,扣件扭矩符合设计要求。
3.轨下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空吊。
4.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第4.14.3条 轨道精调测量及调整量计算。
一、采用轨道测量仪对轨道逐个扣件节点进行连续测量。
二、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三、进行调整量模拟试算,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形成调整量表。
四、根据调整量表和扣件型号,选配合适的调整配件,并在表中详细记录安装位置、方向。
第4.14.4条 轨道调整作业。
一、精调时先确定基准轨,将基准轨轨向、高低调整到位后,再依据基准轨通过轨距、水平调整另一股钢轨。
二、精调作业完成后,当日对几何尺寸进行复核、记录偏差值,复核扣件扭矩,记录调整区段的扣件、垫板型号,建立台账。当一个单元精调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安排轨道测量仪进行复测。
第十五节 无砟道床维修作业
第4.15.1条 无砟道床维修作业主要为道床混凝土裂缝、缺损等伤损修补。特殊情况下的道床结构损坏修复作业可参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的相关要求进行。
第4.15.2条 无砟道床混凝土裂缝可采用表面封闭法、无压注浆法和低压注浆法等方法进行修补,混凝土缺损可采用树脂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铁路局集团公司可参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的相关要求,根据伤损部位和程度,制定相应的维修作业方法。
第4.15.3条 对于纵向连续无砟道床混凝土横向贯通裂缝的伤损,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采用柔性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第4.15.4条 无砟道床维修作业所用修补材料应经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经现场同条件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 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
第5.0.1条 线路设备大修设计文件是指导施工和进行技术经济考核的主要依据,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第5.0.2条 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工作应由专业大修设计单位承担。大修设计文件应依据铁路局集团公司批准下达的大修计划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部下达的“大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并由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部审批。工作量小、技术较简单的件名可由设备管理单位进行编制,报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部审批。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任务范围。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期限。
三、基本技术要求。
四、投资控制额。
五、设计文件完成日期。
六、其他。
第5.0.3条 设计单位在勘测设计中,应征集设备管理单位的意见,以供设计参考。
对投资大、技术复杂的大修工程设计,应先提出方案比较,经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审定后编制。
第5.0.4条 设计文件必须经批准后方可交付施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和施工预算三部分组成。
文件内容应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图表清晰、文字简明。
第5.0.5条 设计说明书应按照不同的工程性质,分别说明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及施工地段的起讫里程。
二、原有设备状态及主要技术标准,病害情况和原因分析。
三、设计依据。
四、主要工程内容、数量及采用的技术标准,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如因特殊情况有不符合大修技术条件的项目时,应说明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有关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
六、主要工程数量。
七、有关附属工程和施工单位的配合要求。
第5.0.6条 线路大、中修工程主要图表有:纵断面设计图、平面拨量表、曲线表、水准基点表以及各项工程数量表(如轨料数量计算表、补充道砟数量计算表、轨枕抽换补充数量表、道口及桥梁整修表等)。铺设无缝线路应有无缝线路铺设位置配轨图表、锁定轨温范围、预留轨缝表及有关设计计算书。
第5.0.7条 施工预算应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工程数量、施工方法和有关规定定额进行编制。施工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预算说明书。
二、预算汇总表。
三、预算表。
四、材料数量表。
五、单价分析表。
第5.0.8条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预算总额的变动,或更改设计标准和方案时,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报原设计单位签署意见后,由原批准单位批准。
发表评论